1、紫铜牌号:即纯铜,主要包括普通纯铜、无氧铜、磷脱氧铜和特种铜材料;
2、黄铜类铜合金牌号:以铜锌为主成份的合金;
3、青铜类铜合金牌号:本指以铜锡为主成份的合金,现用来指指除黄铜﹑白铜以外的所有铜合金。
4、白铜类铜合金牌号: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材料。
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340-76)规定,加工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命名以“铜的种类代号、化学符号后的元素含量或顺序号”表示,其中,铜的种类代号取第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T”代表纯铜,“Q”代表青铜,“H”代表黄铜,“B”代表白铜。
美国UNS编号制度(ASTME527)规定,铜及铜合金均采用5位数字作为代号,表示为 “C+xxxxx(五位数字)”,其中,加工铜为“Cl0000?C15999”,加工铜合金为“C16000?C79999”。这种代号系统是在过去3 位数字代号的基础上,经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和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共同研究和发展而成的,并成为美国金属与合金统一数字代号制度(UNS)的构成部分。
日本工业标准(JIS)加工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与美国UNS编号基本相同(较之少一位数字)。即:C+XXXX(四位数字)。其第一位数字表示合金系列,用2~9表示。各数字的含意如下:
2:铜锌系合金;3:铜锌铅系合金;4:铜锌锡系合金;5:铜锡系、铜锡铅系合金;6:铜铝系、铜硅系、特殊铜锌系合金; 7:铜镍系、铜镍锌系合金;8、9:尚未使用。
在德国工业标准(DIN)中,有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有两个体系。一种是以化学元素符号、标记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牌号;另一种是7位数字代号系统。在现行的DIN技术标准文件中,两种体系并用,相互对照列出。
A、以化学元素为基础的牌号表示方法
按DIN1700—1954的规定,加工铜及铜合金的牌号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1)说明制造方法和应用范围的标记字母。
(2)直接标明合金成分。
B、数字代号表示方法
在DIN17007—1956的规定,7位数字代号的形式如下:
X·XXXX·XX(即:组别号·类别号·附加号)
其中:组别号——共分为10大组,铜及铜合金为第2组;
类别号——表示具体合金,主要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制备方式编制;
附加号——用以标记诸如熔炼、浇注、热处理的方式及有否加工硬化和外形、表面状况等。
德国铜及铜合金的具体数字代号如表所示。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1190/1—1982)规定,铜及铜合金的牌号用材 料的化学成分表示。所有牌号前均应有“ISO”前缀,但是在国际标准或通讯文件中已明显知道是用ISO牌号时,为简便起见可以省略“ISO”。基体元素和 主要合金化元素应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其后加上表示金属特征的字母或表示合金名义成分的数字。
文章引自:有色技术平台公众号